04凍結時間的魔法---淺談農產品保鮮技術(上)

台灣身處在地球上最棒的氣候帶之一,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從熱帶到溫帶的氣候相,讓這塊土地孕育出比其他地區更多樣化的蔬菜水果,因而享譽世界,成為重要的國際特色;逐漸的,國民對於優良蔬菜、水果的品質要求也隨著生活水平而提升,人們開始會多消費在新奇且高品質的蔬果上,這時候,如何將產品以最完好的狀態送至消費者手上,便是一門大學問。

農產品屬含水量高、質地柔嫩且具有易腐性,從母體採收下來仍是活體,由於環境、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,生理生化反應仍不斷進行,甚至加速,因此會呼吸、會生長,會變壞,於是保鮮就變的格外重要,有這麼一個專門的獨立學科,稱之為〝園產品採收後處理〞,就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學問;根據學者研究,蔬果在貯運的過程中大約會有5%~40%的耗損率,採後處理負責的就是農產品從採摘下來那刻起,直到吃下肚這段期間所做的事情,減少採收後到消費端的損失,同時運用採後處理技術,延緩蔬果老化並維持一定品質,盡可能保持在鮮摘的狀態下,處理技術得宜,就能夠大大的減少損失與衰敗。
好的產品品質是決定採後處理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,處理作業是環環相扣,每一個環節都做好,才會得到最好的產品。另外,農產品採收時,在外觀型態與內部組成都會發生明顯改變,可作為判斷成熟度的依據,應選擇具有最佳貯藏力的成熟度。蔬果在進入拍賣市場前所需經過的處理工作包含了採收、搬運、預冷、選別、分級、包裝